找到相关内容546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药师经》简介

    )十二神将饶益有情。 (1)拔除一切业障 [如来加被] 此言闻说药师名号、本愿功德,依之修习,即可拔除一切业障,得大利益安乐,蒙佛加被,消灾延寿,故此经亦名《拔除一切业障得度生死经》。但此中亦可分二段...及救诸难以延诸命等文,皆救命延寿之法也。 (2)十二神将饶益有情此即药叉誓护周。十二药叉神将,因闻佛说此经功德,即发愿于后末世,拥护此经,利乐有情。所谓︰‘我等今者,蒙佛威力,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2747184.html
  • 对于持戒的一些体会

    恶、行善、利他的所谓律仪戒、摄善法戒、饶益有情戒三方面。其中最基本而具体的行持,首先应从律仪着手,尤应从禁止杀、盗、淫、妄语、两舌、恶口、绮语和贪、瞋、恶见的性罪戒上用力。总之,修学律仪戒,必须在个己...引起社会的讥嫌,所以守好遮罪戒,就是为守持性罪戒准备条件。若于性罪、遮罪全无违犯,郎具足成就声闻、菩萨等三乘的共学戒。  菩萨守好律仪戒,卽可进而修学摄善法戒和饶益有情戒。菩萨戒的特点: 一、它不以...

    唐仲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05062954.html
  • 成都尼众道场——爱道堂

    暮色中的古刹 梵宇庄严   爱道堂位于成都市通顺桥街,占地近10亩,古称圆觉庵,始建于明代古北宫渠之通顺桥畔,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。民国初年古圆觉庵改名为十方爱道念佛堂(简称爱道堂)。   1941年,隆莲法师在爱道堂奉昌圆法师之志,首创莲宗女众院,宏扬正法,饶益有情。后由于爱道堂殿寮狭隘,梁柱朽折,动议扩建,历有数年,营造所费,惟待善缘。   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、全国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爱道堂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07/08574710270.html
  • 正修慧时应具足六种殊胜和六波罗蜜多

      正修慧时应如何行:在开发三类智慧(通达胜义慧、通达世俗慧、通达饶益有情慧)时,应让自己具足六种殊胜和六种波罗蜜多。自己安住智慧之后,将他人也安立在智慧中,这是智慧的布施。其它如前所说。   具足六种殊胜:   一、依殊胜:不论修何种智慧,都依菩提心而发起。   二、物殊胜:总的一切种类的智慧都无余修持,在修某一智慧时也不忘失修智慧的总意乐。   三、所为殊胜:为了一切众生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六度|闻思修|般若|波罗蜜多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7/15254926382.html
  • 菩萨戒简介

    一、菩萨戒的内容  菩萨戒的内容为三聚净戒,就是摄律仪戒、摄善法戒、饶益有情戒等三项。也就是聚集了持律仪、修善法、度众生等三大门的一切佛法,属于菩萨重要的禁戒,应该谨慎持守。  摄律仪戒:又称自性戒、...  饶益有情戒:又称摄众生戒。是以慈心摄受利益一切众生,属于利生门。《菩萨地持经》卷四列举出十一种饶益众生的方法,即:   众生所作诸饶益事,悉与为伴。    对已病、未病及看护病者等众生,悉与为伴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50648610.html
  • 北京广济寺方丈演觉法师在答谢宴会上致词

    的教诲与嘱托,率领广济寺两序大众,加强自身建设,学修并重,发扬佛教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,服务信众,饶益有情,为构建和谐社会,促进祖国统一,增进友好往来,维护世界和平做出积极贡献。  再次感谢各级领导、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答谢宴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6/11/0634516366.html
  • 戒的类别

    闻戒,指声闻乘所受持的戒律,如《四分律》、《十诵律》等。菩萨戒,指大乘佛教所受持的三聚净戒,即:断一切恶的摄律仪戒,积集一切善的摄善法戒,摄受一切众生的饶益有情戒。  止持戒和作持戒:护持所受的戒体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5654839.html
  • 方便的问题——读“解脱道与菩萨道”有感

    取舍平衡之必要的。站在为正法久住于世间,饶益有情,有时菩萨也不能不以对治悉檀,呵责下流的方便。  传说佛陀证道之时,曾有不愿住世说法之想,单以智慧观察刚强难调伏之众生而萌厌倦感,是可以想像的。若非菩萨在...

    李绍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32769868.html
  • 佛教伦理资源及其与儒家伦理的融变

      大乘菩萨戒的总纲领是“三聚净戒”,即“摄律仪戒”、“摄善法戒”、“饶益有情戒”。律仪戒是缁俗信众共同遵守的戒律;善法戒是菩萨受律仪之后所应该遵守的善行,“所有一切为大菩提,由身、语、意积聚诸善”。饶益有情戒则是指利益有情(他者)的十一个方面的善行,包括援助病人和有苦难的人、施舍穷人、报答有恩之人等等。可见,大乘佛法的“三聚净戒”涵摄了几乎一切戒恶扬善的梵行。   其实,佛经之中,如《华严经》、...

    张国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93564475.html
  • 六度与四摄

    去作,即名犯戒,即无善不修之义。(三)饶益有情戒。又名摄众生戒。持戒者不仅自己止恶修善,还须视实际需要,作种种饶益有情之事,故名饶益有情戒。即无生不度之义。修持戒度时,当行无相持,即无有我为能特,戒为...,是名摄善法精进。(三)饶益有情精进。谓菩萨于一切时,修习圣道,为饶益一切有情,常以四摄等法而化导之,咸使断恶修善。虽经尘劫,心无疲厌,是名饶益有情精进。   修精进度时,若行者能通达无相而行精进,知...

    张秉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2258269.html